杨凌职院:探索“培训+”模式 助推“双高”建设 服务乡村振兴

发布者:刘晓燕发布时间:2020-09-27浏览次数:753

职业农民提升学历变成“大学生”,掌握技能创新经营方式鼓起了“钱袋子”,推进产城融合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动能”……放眼职业教育风向标,一张波澜壮阔的“培训网”越织越密。今年以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与培训学院以“培训+”为抓手,把着力点放到培训“进乡村、进行业、进国际”上,把发力点落到“与产城融合结合、与城乡融合结合、与乡村振兴融合”,通过“三进三结合”立体化、多元化的培训体系,助推学院“双高建设”,为杨凌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培训工作由来已久、颇具特色,全国首个职业农民大专班就在这里开设,多年来为全国各地培养了不计其数掌握先进农业科学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被公认为“职业农民成长的摇篮”。所谓谋定而后动。201911月,教育部等14部门印发《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创业行动计划》,推动职业院校面向全体劳动者特别是重点人群及技术技能人才紧缺领域开展大规模、高质量的职业培训,为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提供有力支持。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培训当头,创新培训模式,推进培训体系建设,实现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三进”蓄能发力,释放培训新活力

初夏时节,番茄红了、樱桃诱人,渭南市富平县淡村镇中合村的福之源家庭农场一派生机盎然,农户聂兴正忙着招呼前来采摘的游客。“你看,现在种的果蔬品质多好,又有销路,要不是这两年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的培训指导,估计农场早就经营不下去了。”说起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聂兴说的滔滔不绝。也正是得益于学院的培训指导,只有高中学历的聂兴变成了大学生,农场也做得风生水起、有声有色。如今,他的农场集采摘旅游为一体,每年净收入30多万元。

培训进乡村。为进一步畅通农民发展上升的通道,近年来,杨凌职院先后在陕西富平县、太白县、彬县、周至县等11个县(区)成立了职业农民培育学院,按照县域产业和群众需求,重点围绕果树管理、电子商务、手工生产、特色养殖、乡村旅游、经营管理等开展实用技术、技能培训,累计培训近3万人次。

如今,一批学员已经获得杨凌示范区农民技术职称证书,成为活跃在田间地头的“土专家”。在陕西全省各地农村,从种植业到养殖业,从农产品加工到乡村休闲游,到处都能看到杨凌职院培养的新生代职业农民的身影,他们已经成为活跃在田间地头的“永久牌”土专家、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学院专家把农民当作朋友,把发展农村经济装在心里,把促进农业提质增效看成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常年在基层进行技术培训、现场指导,有的已经成为个别产业发展的‘代言人’”。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与培训学院负责人黄璞说。

培训进行业。把培训融入各行各业和“末梢神经”,是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在新时代的功能定位中的重要一环,也是保证职业院校“提质培优、增质赋能”的重要一环,更是职业院校参与全面建设技能社会,传承工匠精神的责任使命和担当。无论是面向杨凌神农酒店开展的素质提升培训,还是为青海省新型职业女性农牧民培训,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把培训的触角不断向各行各业延伸,在有力推动校企合作的同时,也提升了行业的管理服务水平。

随着社会各行业的瞬息万变,技术发展的不断嬗变,行业的发展亟需人力的支撑,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紧跟时代步伐,通过培训为人才成长“输血”,为校企融合发展“供能”,先后为全省乃至全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技术人才。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行业应用型人才,成为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和中坚力量,必将有力推动“双高计划”行稳致远。

培训进国际。滴水不成海,独木难成林。接轨国际,是做强做大培训、提高培训影响力的重要一环,也是打造内陆高地对外开放的生动注脚。20189月,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在哈萨克斯坦建立了学院首个海外现代农业技术培训中心;2016年起,承担商务部门“援外培训项目”研修班,先后举办了10期发展中国家技术官员实用技术培训;开设了水利、建工等3个国际订单班……近年来,学院依托杨凌示范区,充分发挥农业高职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技术培训、人才培养、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合作,连续多年承担商务部及杨凌示范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技术人员培训项目,累计为110多个国家培训了1400余名政府官员和技术人员。

随着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落地杨凌,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将紧抓国际合作交流的新机遇,积极探索具有鲜明特色的国际化教育发展新路径,持续提升学院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三结合”统筹推进,“培训+”焕发活力

融合,是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立身、发展的命脉,把好区校融合这条“生命线”,需要把培训的“龙头”舞起来,实现与产城融合、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等三个维度结合,才能凝聚成推动示范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高”学院的一股强劲力量。

201810月,国家《关于进一步支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发展若干政策的批复》中指出,引导地方加大对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的支持力度。2018年以来,杨凌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把区校融合发展,支持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发展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从政策保障到措施落实,从解决短板到远景目标,杨凌示范区矢志把学院建成“国内一流,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高职名校”,推动学院各项事业再攀新高。与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而言,就是要打好融合这副牌,要在产城融合,推进乡村振兴等领域,为示范区产业发展“造血”,为人才培养“蓄能”。

与产城融合结合——城市发展离不开产业,产业兴旺绕不开培训。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围绕示范区产业发展定位,着眼补齐发展短板的内在需求,依托自身科教资源优势,积极推动产城融合发展以培训为载体,以产业为支撑,精心做好培训赋能产业大文章,走出了一条以以培兴产、以产带城、产城融合的发展之路,有效推动了示范区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和转型升级。培训赋能产城融合还不止于此,农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的生动实践在杨凌职院频繁上演,为示范区科技示范推广和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有力支撑。正如黄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说,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以培训促进产城融合,是培训模式的创新,既然打通了区校融合发展的“最后一公里”,也实现了人才培养、产业壮大的无缝对接,助力了学院“双高”建设。

与城乡融合结合——城乡融合系统性强、覆盖面广,而说到底人的提升才能加速城乡融合步伐。如何提升人?培训是关键。近年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为进一步做好“城乡融合”文章,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大胆创新,培养了一批批素质高、能力强的基层干部,一个个有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职业农民不断涌现,一幕幕城乡融合发展的画面焕发出新的生机。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把提升城镇建设能力付诸高端,通过开设基层课堂、技术指导,让城镇人口掌握技能,从而带动城乡融合水平整体提升。

与乡村振兴结合——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杨凌职院不断探索办学新模式,建立了“一体两翼”新型职业农民教育体系,即以新生代职业农民(在校涉农专业学生)培养为主体,以职业农民(村干部)学历培育和现代农业生产一线劳动者实用技术培训为两翼,培养更多掌握先进农业科学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乡村是扶贫工作的主战场,扶贫是乡村振兴的主抓手,学院主动融入国家“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战略,先后与贫困地区结成帮扶对子,从种植业到养殖业,从农产品加工到乡村休闲游,为群众送技术、送服务、送希望,新生代职业农民的身影在乡村振兴的轴卷中浮现。

“培训+”助力“双高”建设和稳步推进

去年12月,教育部和财政部公示了“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名单,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入围。这是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继国家首批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陕西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单位之后,迎来的又一次重大发展机遇。这一历史性机遇的获得,在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与培训学院负责人黄璞看来,这是学院的底气所在、核心所在、特色所在,更是“培训+”模式开出的花、结出的果。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紧贴国家战略、紧扣产业发展,立足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并以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陕西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和“双高计划”实施为契机,以百县千企联姻工程、中国杨凌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为平台,狠抓专业布局优化、重点专业建设、特色专业培育和深化校企合作等工作,构建起了结构合理、适应社会、内生动力、外有保障的专业发展体系。

立足新起点,把握新机遇。展望未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将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国务院《批复》为遵循,按照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职业技术学院的统筹部署,在杨凌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大力支持下,不断构建区校融合新形态、构筑产教融合新高地、拓展国际合作新路径,着力建设国内一流、世界水平、中国特色高职名校,引领农业职业教育改革创新、高质量发展,为职业教育“中国方案”提供“杨凌方案”,为乡村振兴贡献职院力量!

(来源:杨凌融媒体中心作者:杨耀军 侯勃)